天津立達海水資源開發有限公司
天津立達海水資源開發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食用魚、蝦、蟹的良種選育、人工繁育及新品種培育和養殖,是我國北方設備和技術先進的大型海、淡水魚、蝦、蟹專業繁育、養殖、科技推廣轉化型企業。 場區位于天津濱海新區南側,海濱大道與十二井路交界處,西臨津岐公路,北靠獨流減河入海口,東依渤海海邊,地跨大港、塘沽兩區邊緣,銜接省際通道,所處位置在生態環境保持良好的北大港濕地生態保護區邊緣,周邊區域無污染企業和其他污染源,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場區地處海濱,周邊養殖業發達,并處于大型傳導型熱儲盆地,地熱資源、海水資源豐富,具有海水、淡水,冷水、熱水等多種水源,具備進行工廠化生產車間、溫室暖棚、養殖池塘等不同養殖方式、不同季節開展科學研究、開發和生產的所有條件。場區占地面積近3000畝,養殖水面1896畝,有各類養殖池塘21個,以及進排水渠300余畝;建有現代化越冬高產養殖暖棚及設施化暖棚7個,計15畝;美國加爾韋斯頓模式及常規模式工廠化溫室繁育養殖車間三個,共計3100M2;工廠化全封閉循環水養魚車間一個,計2000M2;設有35kv供電專線一條和備用發電機組3臺;海水泵站一座,裝有日產75kw軸流泵6臺套,流量為3.6噸/秒;500米深淡水井2口,2000米深熱水井一口,水質處理采用美國加爾韋斯頓模式的水處理技術。設施、設備在國內、國際比較先進。今年以來新開工建設5個共計12,950平方米的工廠化苗種繁育車間、生態型內循環工廠化養魚車間、工廠化對蝦養殖車間、魚蝦餌料車間以及海水沉淀池等一批現代化工程。公司已經簽署的9項科技研發項目,其中國家863計劃項目3項,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1項、省市級科技項目5項。現已結題驗收1項,準備年底前結題驗收3項,其余5項也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已結題驗收的“亞洲六須鯰魚引種”項目,已建立引種示范基地3處,總面積120畝,累計輻射推廣4,500畝,新增產值3,600萬元,凈利潤860萬元。 公司有配備先進實驗檢測設備的實驗室,能獨立承擔國家級項目和多種實驗、化驗和魚病檢測任務。 公司建場以來一直致力于對食用魚、蝦、蟹的良種選育,人工繁育及新品種培育和養殖,是我國北方設備和技術先進的較大型海、淡水魚、蝦、蟹專業繁育、養殖場。建場歷年來與國內外同行合作開發和生產的品種有:東方對蝦、竹節蝦、南美白對蝦、梭子蟹、牙鲆、漠斑牙鲆、石斑、鱸魚、真鯛、黑鯛、梭魚、彭澤鯽、團頭魴、建鯉、河蟹等。 根據水產養殖業的現狀和企業發展的需要,公司確定了“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的發展思路,不與農民在傳統品種上爭飯碗、搶市場,而是充分發揮自然與設備優勢,在科技含量、名優新品上做文章。從2006年開始引進智力優勢,經過大量工作聘請了水產養殖專家天津農學院邢克智院長、原天津農學院副院長劉茂春教授和原天津市農委綜合處處長高級工程師寧書正為企業科技顧問。并與水產養殖界的國家隊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水科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建立了密切的科技合作關系,成為上述院所的科研開發和成果轉化基地,在此基礎上將國內外最新的水產養殖科技成果進行引進、吸收和轉化,先后進行了多項新品種的開發,并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和較好的成績。 還分別與中國海洋大學、黃海水產研究所等簽署了國家863計劃“三疣梭子蟹高產、抗病品種的培育”、“工廠化對蝦養殖技術研究”、“工廠化循環水魚類養殖技術研究”、“半滑舌鰨養殖模式及技術工藝研究”等四項科技合作合同。近日還將與黃海水產研究所簽署“池塘和近海養殖水體生物修復技術”科技合作協議,今年將全面進入實施階段。 已于2004、2005年分別被市農委、市水產局確定為天津市無公害綠色養殖基地和天津市工廠化繁育養殖基地。今年又被市政府批準為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市級龍頭企業”,“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 2009年9月16日,集團與中國水產科學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合作組建的“天津立達海水資源開發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隆重舉行揭牌儀式,標志著海水資源公司組建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漁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產業園的工作,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也是天津市首家院士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