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樊家醪糟有限公司
一、醪糟簡介 醪糟(láo,zāo),釀造歷史悠久,源于漢盛于清,有史記載“甜酒亦以糯米釀成,和糟食用,故名醪糟”。主要原料是糯米(北方稱江米)和地下甘甜泉水,口味香甜、酒香醇厚,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營養成分。 二、醴泉與醪糟 陜西省禮泉縣素有“天降甘露,地出醴泉”的美譽。夏商屬雍州,周為京畿之地,秦置谷口,漢設池陽,南北朝名為寧夷縣。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因境內城西門外有口泉水,味甘如醴,旁建醴泉宮,故更名為“醴泉縣”(1964年經國務院批準改“醴泉縣”為“禮泉縣”)。禮泉縣城西樊家村醪糟釀造歷史悠久,以傳統釀造工藝沿用至今,口味香甜、酒香醇厚、原汁原味。 三、陜西·樊家醪糟 陜西·樊家醪糟成立于1957年,以傳統工藝釀造沿用至今。主要原料糯米(北方稱江米),采用生長于我國東北松嫩平原松花江畔土壤最為肥沃的黑土農作物為主原料,結合陜西關中平原地熱資源優良的地下甘甜泉水,采用傳統釀造工藝,釀造出口味香甜、酒香醇厚、原汁原味的傳統食品——醪糟。 四、醪糟營養成分 醪糟,也叫酒釀、酒娘、酒糟、米酒、甜酒、甜米酒、糯米酒、江米酒、伏汁酒,主要原料是糯米(北方稱江米)和甘甜地下泉水釀造制成。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B族維生素、礦物質等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成分。醪糟中含有水分50.108%,酒精2.105%,粗蛋白質3.789%,糖分27.765%,總酸0.301%(其中可揮發酸0.031,不揮發酸0.271%),灰分0.085%。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助消化、促進飲食、美白養顏等功效。 五、“醪糟”民間傳說 一唐姓人家居唐家大院的自家姓,婦人唐廖氏,一家三口,常年以殺豬及賣草藥謀生,一次唐殺豬匠走村串戶三天后返家,還未進屋,一股香甜味撲鼻而來,進屋后,甜味更濃,左找右找沒有發現什么,當取碗準備吃飯時,發現碗柜里的一碗剩飯,正冒香氣,并有少許水滲透飯中,殺豬匠隨手端起一聞一喝,奇跡出現了,此飯甜、香,微有酒味。結果是沙豬匠的小孩不慎將盛裝過三皂角、甘草、甜草、丁香、百扣等草藥粉劑的碗未洗就拿來盛裝了剩飯。高興之余,將沒有名稱的又香又甜有酒味的剩飯,向整個唐家大院張羅,而后就成了甜酒的祖先。 由此以后唐廖氏便以此開了一個作坊,來往行人商賈多喜品嘗解渴或攜帶瓦罐甜酒。一日一書生經過此地,來此品嘗,由于甜酒在吃的過程中合糟一起吃更能體現其獨特的滋味,又有似酒非酒之感覺,又是唐廖氏所制作的口味特別純正,便以其物、其人、其姓命名為醪糟之更佳,清光緒年間,醪糟就名傳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