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坑傷疤涅槃重生南京湯山礦坑公園攢子澗假山
華夏文明綿延千年,伴隨著日升霧散山起水落,人與自然的每一次“互動”或多或少都會留下痕跡,它們中有的成為偉大文明崛起的佐證,有的,則變成這片土地不容忽視的一道傷疤,如何將其進行美化和修復,成為了新時期的人與自然相處的新課題。正如南京湯山礦坑公園里采石坑殘留的崖壁,壯觀又直白的展現人類采石后給山體留下的“傷口”,通過人為干預將其進行邊坡修復并融入周圍山體環境、創造出更自然和諧又富有藝術性的景觀,就成為了此次工程的目的和意義。
假山瀑布
01城市雙修試驗田共生城市會客廳
南京湯山礦坑公園曾是湯山大的廢棄礦坑——龍泉采石場。2017年,湯山圍繞生態文明建設,開啟了礦坑公園修復工作,對礦坑環境進行專項生態修復,對宕口進行功能置換,植入特色景觀、文化演藝、科普教育、溫泉體驗,打造一處“以山為幕”的特色礦坑公園,讓廢棄礦坑悄然重生。
假山制作
在大力倡導生態文明建設的今天,生態環境狀態已經成為衡量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有計劃、有步驟地修復被破壞的山體、河流、植被,通過一系列手段恢復城市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功能,同時不斷改善城市公共服務質量,發掘和保護城市歷史文化和社會網絡,使城市功能體系及其承載的空間場所得到全面系統的修復、彌補,這就是現階段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的重要任務。湯山礦坑公園邊坡修復工程成為南京首個“城市雙修”的重點項目,這也標志著湯山由重工業向旅游服務業轉型的開始。
礦山修復假山工程
而湯山礦坑攢子澗瀑布假山修復是整個礦坑公園中最重要的景點之一,因其現狀條件以及景觀構成等因素,設計施工也是整個工程中具難度的一部分。蘇氏山水山月園承擔了這一極具挑戰的設計施工一體化邊坡治理修復工程,以“城市雙修”為指導理念,以假山瀑布為景觀要素,共生城市會客廳,旨在將自然生態環境恢復與城市休閑生活、游憩體驗功能相結合,將“傷疤”變為特色,使新建成的公園成為湯山旅游度假區休閑度假功能的有機補充。
假山施工
“湯山礦坑攢子澗瀑布假山修復”藝術景觀工程,是集巨型塑山、摩崖石刻、雕塑、瀑布、綠化、亮化等設計施工一體化,也是對礦坑公園地質災害整治、山體坡面藝術化設計及施工的一項重點工程。
假山工藝
02修復時光痕跡
譜寫城市美學
攢子澗瀑布景觀所處的宕口邊坡總體呈西南東北走向,西北側向東南、東北側向東南分別有近90°的轉折,宕口邊坡在平面圖上呈縮口的“u”形,宕口開口方向約165°,最寬處約50米,坡高約116m,平均坡度約65°。蘇氏山水山月園采取勘察、設計、施工三位一體格局,多專業復合型團隊協力合作,從更廣闊的專業視角、更科學的技術融合對礦山宕口的地質、土壤進行了系統的勘測,然后對各項地質數據進行詳細研究分析,做出邊坡發展變化趨勢及危害性預測,同時結合礦坑公園規劃需求,盡量保留現有采石宕口現狀,避免大范圍削坡,在宕口邊坡整體穩定的前提下,除對局部崩塌災害進行削坡治理外,其余邊坡采取主動防護網、人工清理浮石、加固危巖體的方式進行治理。
假山造景原貌
植物悄然從破碎石縫中長出,與冷峻崖壁搭配成漂亮肌理
完成現場勘測后,蘇氏山水山月園堅持“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的設計理念以及“挖掘場地潛力、打造區域特色”的設計原則,以現狀地形地貌為基礎,充分利用區域內現有的高差與礦山資源,通過巨型塑山、摩崖石刻、瀑布、綠化等再生的方式對其崖壁進行生態系統恢復、景觀風貌恢復。考慮到游人的游覽體驗,以及場地功能的拓展,設計師結合假山走勢,自山底向山頂增加了一條穿越飛瀑的觀光步道。游人從礦山腳下的隧道進入宕口底部湖區的平臺處,駐足觀賞,細細品味“白練落天,圣湯御泉在此間”的壯闊。若沿著濱湖步道慢慢走近瀑布,就可逐漸體驗到飛濺的水花如躍動精靈般擦過臉頰的涼爽,感受到銀河直落的轟鳴聲在心胸間回蕩的沖擊與震撼。行至瀑布腳下,方能發現另有一處幽深隧道橫穿假山底部,明明暗暗的光線和石階指引人們來到宕口另一側,再見光明時,已身處假山半山腰處,向下可觀碧波蕩漾,向上可賞清流急湍。倘若興致未減,跟隨露天棧道的指引折返方向前行,就有機會在仿古涼亭里飲茶談笑,盡覽全園美景,亦或徒步穿過瀑布水簾,在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清脆聲中,經由玻璃棧道去往下一段旅程。
假山流水
最終湯山礦坑攢子澗瀑布假山修復工程確定了塑石包裝面積為12000平方米,瀑布高度116米,期望呈現出飛流直下、氣勢磅礴的礦坑崖壁瀑布景觀,瀑布、假山、步道、草木環境融合為一體,渾然天成,成為點亮整個區域的焦點性景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山與水的結合是自然的一道奇景,依山伴水成為了整個設計的靈魂。
03匠心精筑燦然重生
南京湯山礦坑攢子澗瀑布假山修復工程優秀的施工團隊,首先由施工人員通過繩子固定,開始對描點進行定位;然后從上到下對整個山體體表進行全面的碎石清理,并用細網覆蓋在要修復的礦坑表面防止山體落石,對松動巖塊進行掛網加固;再經由工程師的精密計算,確定植入礦山邊坡的錨桿扭力與承重力,搭建施工腳手架;然后進行假山和水池的主結構焊接、仿真石雕刻,以及對部分巖體進行上色,最后根據設計意圖,在假山上的設計種植區域經行樹木移植,完成施工流程。
假山施工過程
對防護區域內浮石、浮土等進行清除及掛網加固巖體假山放線
打錨桿/搭建腳手架/主結構焊接/仿真石雕刻
礦坑瀑布的施工是整體工程中具難度的一部分,主要原因有三點:
一:山體高且陡
從水平面到山頂垂直距離約120米,若以人平均身高1.7米為比例尺,自下而上約疊加人數約為71人。在遠處跳望,崖壁上的施工人員宛如浩瀚海面上的一葉小舟,極其微小。個瀑布與山體間的傾斜角約65°,山體極為陡峭,為施工帶來極大難題。
tcp假山
二:滑坡面tcp仿真巖工藝
要在如此陡峭的滑坡面實施tcp仿真巖工藝,首先需要探測與計算合適的錨桿點位,用于固定仿真巖石的主體結構,更重要的是以此為基礎來搭建安裝符合安全規范的施工用腳手架。但通常安裝在腳手架外側的防護網對施工人員會有視線遮擋,所以還需要有經驗豐富的現場藝術指導進行整體效果把控。其次,仿真巖的次級鋼結構以及造型網都需要與原有山體形成自然的過度,之后的面層雕刻要與現場的巖石肌理相契合,做到統一中又有層次變化。最后的上色工藝需要經過耐心細致的多次重復進行,以保證仿真巖經過風吹日曬,依然可以與現場自然石壁融為一體,保證景觀品質。
仿真假山
tcp假山安裝
實際上,按所涉及的工藝分類,人工塑山主要分為:grc 假山塑形和tcp仿真巖兩種,前者主要是把事先做好的模塊進行現場組裝,難度比較小;后者則是直接在自然山體上因地制宜,焊接造型,用水泥手工直塑假山,最后進行仿真山巖上色而成。相比之下,后者工藝耗時長、難度大,在雕刻師的技藝功底以及藝術指導對整體工程的自然美學把握方面,都有很大的考驗。而蘇氏山水山月園之所以選擇難度更大的tcp仿真巖工藝,是因為湯山礦坑因地質特殊性,不適合使用前者,僅能人工直塑,這也是多家施工單位望而卻步,無法承接此項目的緣由之一。蘇氏山水山月園憑借著豐富的大型生態景觀改造工程的經驗,結合自身人員配置,前3個多月就完成鋼架結構搭建,之后將人員分為 3 個縱隊分別進行山體安全勘察、瀑布水景建造、摩崖石刻的工作,最終以充分的實力與自信完成了這項艱巨的任務。
grc/tcp假山
三:水池防水處理
水循環是整個項目的重點,為了通過水循環達到滋潤生態植被,逐步實現山體復綠的效果,深圳市山月園園藝有限公司把水循環技術引入了假山瀑布中。但由于水的流動性以及不規則性,常常容易通過滲透、揮發等方式大量流失,造成水資源浪費、植被灌溉用水不足等問題,因此防水的處理是此項目中極為重要的一環。
假山瀑布
除了以上提到的難點之外,不同于普通礦山的施工,藝術性礦山的修復對施工人員藝術理解能力要求甚高,他們先要從設計圖中觀摩設計結構,并根據礦山實際造型進行微調,其次對于細節的把控也有極為嚴格的要求,因為山巖間的不同凹凸感、光線的明暗程度造成的感官差異,都會對整體外觀結構造成很大的影響。
假山制作
經過精心打磨成型,湯山礦坑攢子澗完成了華麗的蛻變,成為整個礦坑公園的點睛之筆,湯山礦坑公園百米高的瀑布,山石似真非真,雖假猶真,瀑布宛如天際線從天而降,轟鳴聲響徹山谷,氣勢恢宏,濺起的水花,在陽光下折射出美麗的彩虹,置身其間似夢似幻,恍若人間仙境,耐人尋味。假山環山水之勢,山水相依成自然之態,混假于真,賓主分明;如宋代畫家郭熙所說:“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山借水勢,萬物以水為靈,更顯得大氣磅礴。這壯闊的礦坑瀑布特色景觀,仿佛黃河落天走東海,有著萬里寫入胸懷間的豪氣;又宛如山體“傷口”上奮力開出的一朵花,頑強堅韌,飛流急湍間綻放別樣的靈動與瑰麗。
假山工藝
一方面,蘇氏山水山月園在此工程中完成了礦坑邊坡治理生態修復的要求,減少地質災害帶來的危害;同時,也助力了湯山打造成世界著名特色溫泉旅游風情小鎮,另一方面,作為南京首個“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生態藝術美學藝術創作的試點,這種藝術的改造,結合文化沉淀、思想醞釀,賦予場地新的生命力,使之光彩煥發,燦然重生。
假山施工
作為南京“城市雙修”的成功案例,南京湯山礦坑公園為工業遺址以及廢棄棕地恢復建設提供了一個新思路,而崖壁瀑布景觀,更是礦坑公園中山水結合、邊坡修復的景觀亮點,是日后同類型建設項目學習借鑒的優秀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