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術在機場中的應用
談到智慧機場我們能夠想到什么?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物聯網等等,林林總總的新詞匯都紛紛涌現。
上網搜索一下,“開啟智慧機場服務!國內機場首輛無人駕駛車在白云機場試運行”、“華為創新ict 成就智慧機場”、“海航機場將與霍尼韋爾共建智慧機場示范項目”“某機場開拓數字化施工”……實踐很多,但都不能說明什么是智慧機場。對于智慧機場目前似乎沒有什么準確的定義,但又是目前民航基礎設施建設管理的熱詞,專家、學者、機場管理者、行業管理都對智慧機場有著各自的理解,但終目的都是乘中國民航大發展的東風,用先進的技術和理念促進民航大國成為一個民航強國。
隨著我國民用航空業的大發展,機場越來越多、越來越大。隨著人們對建筑審變化以及出行需求的多元化,航站樓造型越來越奇特,功能越來越復雜。二十多年的發展,中國許多大型民用機場從一個簡單起降飛機的地方變化為包括飛機、汽車、軌道綜合交通樞紐。一個機場投資從十億發展到幾十億然后百億,目前已經接近千億級別。機場一年的運行費用、能耗也成幾何級數不斷上升,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大,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越來越多。
機場不但建設過程的復雜性、建設投資的規模超出一般工程,同時機場還是一個運營生產的場地,用建筑大師柯布西耶的話來說,機場是處理旅客的機器。機場的員工從幾百增長為幾萬,旅客了從百萬增長至數以億計;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機場管理運營環境日益復雜也成為管理者面對的嚴峻的問題
機場面對如此紛紛擾擾的問題,民航人也在尋找解決問題的工具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這個時代給我們的理念很多,可選擇的技術很多,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大數據、云計算等等,我們的目光可以放的寬廣高遠,同時也在多方面開拓、多方面實踐。在對智慧機場四散搜尋實踐的過程中,我們忽視了一個問題,就是步怎么走,從哪里出發的問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無論提什么,我們離不開一個工作主體,那就是機場。機場作為一個物質平臺,如何與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大數據、云計算關聯?
面對投資、設計、施工、運營、綠色;面對大數據、網絡、信息、智能、云;面對機場業主、、旅客、航空公司、設計師、承建商、投資、保險、等等,其實所有方面的工作都離不開信息。在當前離不開計算機工作的時代,所有的信息主要以數字來傳遞。所以,目前所有機場的相關方,在參與機場工作的重要內容首先應當是數字信息,而這一切中能夠起到一統江湖的核心平臺應當是數字化機場。或者說數字機場是包括智慧機場在內,一切與信息網絡相關的基礎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