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研省圖解28種脈象與太素脈法
畢研省老師祖傳中醫,師承其父--畢憲林老師(圣惠堂第五傳承人,非物質文化傳承人,中華中醫藥聯合會針灸分會副會長)
畢研省老師把傳統中醫的脈診法與道醫太素脈法和中國傳統文化融會貫通,形成獨具特色的脈診法。
脈診與太素脈
脈診是通過按觸人體不同部位的脈搏,以體察脈象變化的切診方法。脈象的形成與臟腑氣血密切相關,若臟腑氣血發生病變,血脈運行就會受到影響,脈象就有變化。
太素脈是通過人體脈搏變化來判斷人的病理,命理,身體狀況的一種診斷方法,古代還通過太素脈來預言人的貴賤,吉兇,禍福,又稱“神仙脈”。太素脈是由明代青城山人張太素經隱者秘授,反復實踐整理得以流傳。
目前太素脈多為病例脈
脈是人體唯一能觸到體內血脈流動的地方,脈能真實的反映人體內的經絡臟腑的運動變化與轉化。
太素脈的原理:人手上有寸關尺,左手代表著心肝腎、右手代表三焦脾肺,因為它們都是有各自的五行屬性的,所以左手就是火木水,右后就是金土火。
如:把脈的時候,見寸上見浮脈,左手寸為火,浮五行也是火,火加火。可以判斷其人性格做事輕狂、急燥,更主刑獄災殃;
尺見實脈,左手尺為腎水宮,實脈為火,火臨水,喜音律,分貪花戀酒,家財漸漸敗落,淫邪喪此身之脈象。
目前太素脈多為病例脈,通過學習脈法可以快速診斷出頸椎,腰椎引起疼痛的定位,定性,以及各種婦科病,動脈硬化,心腦血管后遺癥的預后及并發癥的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