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分析平臺那個不錯?
自助式bi或者自助式數據分析是最近幾年興起的一個概念。根據gartner發布的信息,self service businessintelligence(ssbi)被定義為“終端用戶在被批準和支持的平臺或工具組合中設計和部署自己的報告和分析。
很多業內人士都表示未來的bi或者數據分析的趨勢就是要實現去中心化。以前有三類人需要牽涉到整個bi系統的環境或者是業務的搭建過程中(etl, 數據分析及可視化,業務人員)。去中心化就是企業不再需要有一個專門的bi部門去完成整個業務的需求,而是業務部門的人員需要參與到數據分析及可視化的日常工作中間去,利用一個平臺或者工具能夠實時地滿足自己的分析需求。也早已有很多自助式分析的工具已經發展起來。使用方便、界面分析diy、學習成本低是它區別于傳統工具的特性,像我們常見的tableau、smartbi、powerbi 等數據分析軟件。來自tableau的預測未來的幾年之內這種模式的工具和概念將會覆蓋大多數的數據分析應用場景,自助式數據分析時代正在來臨。
不過有一些行業專家卻對此表示不一樣的看法。rob wunderlich是知名的產品應用大師,他有很多開創性的技術文章為廣大的開發人員解決了大量難題。他曾就到底什么是自助式bi提出過一些觀點。他認為,bi的目標是為業務提供答案和見解并支持決策, 這些答案來自于與內容的交互,而不是創建內容。我不認為一個“權力用戶(管理者和決策者)”是一個創建圖表的人,而是一個知道如何在平臺或者系統上搜索、選擇和聯想的人。一個權力用戶不會去處理基礎數據和修改模型。他們只需要做一系列的選擇,并將其存儲在書簽中。的確,作為決策和管理者們需要一個穩定的系統和儀表盤界面幫助他們監控企業整體狀況,支持他們即時發現狀況并制定策略和采取措施。自助式對他們來說就是選擇,點擊然后顯示結果。自助式分析工具的學習成本其實也并不一定低。目前很多商業性的分析工具都設有證書考試,對于使用者雖然不是必須的,但間接性的印證了工具本身想要用好并不是真的那么的容易。而且考試內容并不只限于工具本身的使用和功能,像數據模型、分析界面設計、分析方法、數據庫操作語言和結構這些都是其考試范圍。
拖拽式的自助式bi工具的出現幫助沒有it背景的人有了自己創建分析界面的能力,不過要實現大數據量高復雜度的bi需求暫時還離不開專業人員。不同的觀點代表了不同的應用場景和用戶角度,小編覺得無論什么樣的方式和什么樣的工具,目的在于實現分析、發現問題并獲得答案。
bi是工具與技術的結合,各種數據分析工具和技術不停在跟新,除了功能、操作、界面友好等等之外,面向使用對象的擴展也是其中之一。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技術應用于數據分析領域,不管是數據處理、數據分析還是可視化,都將又是一翻新的局面,加上大數據資源也許那時一個智能的分析系統將替代所有傳統的bi過程直接告訴你答案并提出建議,甚至給出應對策略和措施。
smartbi自助分析平臺
思邁特企業自助數據分析平臺(smartbi eagle)是圍繞業務人員,提供數據分析服務的企業級門戶平臺。通過提供自助化的數據訪問、探索、展現工具,不僅加快了數據化運營的效率,更為 業務思考、業務拓展、管理創新提供了開放共享和交流互動的平臺。既讓數據的利用更加安全有效,同時也讓企業的數據資產得到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