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雕鐘純銅大型雕塑工藝品
古代鑄造的鐘,除了雕鑄一些圖案,還有文字,或吉祥用語,或紀時記事。因此,古銅鐘不僅在文字發展史上,更在古代社會、政治、思想、文學、經濟等各方面的研究一提供了寶貴而豐富的史料,同時體現出了我國古人的高超技術。
古代工藝技術之精華:
中國是鐘的故鄉,流傳于世、難以盡數的古銅鐘作為中國銅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古老、優美、偉大的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側面,對研究中國的斷代史、禮樂制度、思想史、音樂史等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并且由于薈萃了我國古代工藝技術之精華,代表了當時的鑄造、聲學、樂律學、力學等高超技術水平,更是研究我國傳統科技的寶貴實物。普陀六和鐘高2.7六米,口徑1.76米,凈重4.9噸,鐘上鑄有五方五佛,偶意世界和諧,鐘體鑄有原全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手書
坐落于河東區大直沽的薦福觀音寺的大鐘為純銅鑄造,直徑2米、高3米、重約5噸,比新建鼓樓上的大鐘還重1.5噸,每當大鐘鳴響的時候,連一公里以外的海河西岸都能聽到。
廣西省蓮音寺青銅鐘高2.2米,口徑1.5米,凈重4噸,是由進忠銅雕工藝品廠監制。銅鐘上鑄有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數千字排列整齊,清晰,鑄造水平可謂國內屈指可數。銅鐘余音能響140秒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