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壓成套配電箱3c認證自我聲明一站式辦理
近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關于調整完善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和實施要求公告》,在這一報告中提到關于取消低壓成套電氣多項低壓成套電氣配件的3c認證管理,其中涉及到低壓電器漏電保護器 (0306)斷路器(0307)熔斷器(0308)低壓開關(隔離器、隔離開關、熔斷器組合電器)(0302)其他電路保護裝置(0304、0307、0309)繼電器(0303)其他開關(0305低壓成套開關設備(0301)
等17種產品則由企業依據《強制性產品認證自我聲明實施規則》完成自我評價??吹竭@里,相信很多人都會認為ccc將這些低壓成套電氣排除在外在外,就意味著失去了監管力,尤其是對于低壓成套電氣內飾用料問題頻發的今天,確實讓人憂心。那么,3c認證機構把低壓成套電氣配件調出認證目錄,我們的健康問題就真的沒人管了?
所謂ccc認證,就是強制性產品認證(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也就是我們平時經常提到的“3c認證”。仔細想下,您肯定在汽車的風擋玻璃上見過這個標志:
ccc認證是我國按照市場化、國際化原則,對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環境保護的產品實施市場準入制度。自2001年實施以來,ccc認證在保障產品安全、保護消費者權益、促進中國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秦宜智近期公開解釋了將上述產品調出ccc認證邏輯。他談到,ccc認證一直聚焦在消費者普遍購買使用、對人身健康安全存在風險隱患的消費品領域,或應用較廣、風險較高,雖非普通消費品但對人身健康安全影響較大的產品領域。
自我聲明并非自導自演
在此次的公告中,最讓人介懷的當然是關于“自我聲明”的定義,自我聲明究竟是個什么東西,是自我生產,自我監督嗎?其實不然,其實在去年的6月,3c認證機構已經對企業自我聲明辦法作出解讀。目前企業想要證明自己的產品可通過三種方式進行自證,第一種,自我認證并說明、評審;第二種,二方認證,即特定顧客對關鍵原材料進行認證,如低壓成套電氣制造廠商對供應商的檢查等;第三種,第三方認證,通過中立機構代表所有顧客(相關方)進行認證,目前為企業所熟知的iso9000、iso14000等都是采取這種方式進行認證。
由此可見,自我聲明并非單方向的信息輸出,同樣需要經過繁瑣的監管流程后才能面向市場,甚至在某程度上,這種自我聲明的嚴謹性要比認證機構更為苛刻,畢竟在機構上進行認證,需要的是成品過檢,但自我聲明的安全檢測覆蓋性要大許多,無論是對供應商的把關還是對產品安全說明,都需要實打實的精準把控。如果說以前企業面對的是認證機構的產品合格線,那現在面對的則是大眾消費者的審視。
自我聲明將產品安全透明化
對于產品安全,其實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更細致和更深層的品質表現,而想要獲取這些信息,就需要有高度的透明化;在過去,我們與產品安全之間相隔著一個認證機構,對此我們了解到的只有檢測結果,而缺少更深入的了解。而自我聲明,從某程度上也在推動產品安全透明化,因為企業自我聲明與第三方認證一樣,是一種企業證明自己的方式;證明的內容不僅包括產品本身是否符合規范標準,還包括產品開發、制造過程以及企業本身、生產環境是否達標等。
企業若采用自我聲明認證方式則無須第三方機構,自己直接提供證實性材料,以證明自己符合標準,在產品說明書、產品包裝等信息中如實公開規范的符合情況,并且向社會作出承諾。這就意味著消費者將獲得更多企業及產品信息,有利于消費者對產品進行監督,尤其是對于健康安全方面作評估,最重要的是,這種自我聲明能夠激發產品在安全層面的良性競爭。
品質安全競爭將明面化
關于低壓成套電氣品質安全問題,尤其是在用料層面上,我們能夠了解到的信息其實并不多,甚至很多時候,廠家利用消費者的知識盲點去做針對性的夸大宣傳,以此拉攏更多的消費者;隨著品質安全透明化,這種夸大宣傳也就不攻自破了,實際上是人是鬼也一目了然。而且最重要的是,隨著品質安全透明化,將加劇廠家之間的產品安全競爭性,畢竟消費者了解得越透徹,對于產品要求就越苛刻,廠家間想要獲得更多消費者的信任就不得不進一步完善產品品質;從市場層面來看,這無疑是一件好事,以前的廠家或許只需考慮如何達到認證機構的及格線就行,而現在則要考慮如何獲得真正的品質優勢。
自我證明會否滋生弄虛造假
當然,這種自我證明的方式也同樣會給人聯想,自我監督會否滋生弄虛造假行為。從利益的角度來說,并不排除存在弄虛造假的可能性,但這種行為同樣伴隨著極高的風險,嚴重者可能會導致企業倒閉。先不論國家機構有沒有對這種弄虛造假行為制定預防方案,僅從市場的角度來說,這一行為將對企業品牌造成嚴重的影響;在過去,如果產品出現了問題,廠家或許還能推脫是單一產品的制造或用料出現了紕漏,但隨著產品開發、制造過程以及企業本身、生產環境是否達標等方面透明化,將不再存在單一的產品問題,極有可能牽連到多款產品乃至整個品牌,在這種風險下還去弄虛造假,那無疑是自尋死
從監管角度來說,與其說3c認證機構撒手不管,還不如說它把監督權交到我們消費者手里。自我證明帶來的透明化不僅進一步規范低壓成套電氣的品質安全,同時也在刺激我們對低壓成套電氣品質安全的了解。但無論怎么說,從管理的角度來看,關于低壓成套電氣的安全品質還是需要有更完善的監管架構才能真的保證我們的消費利益;雖然從自我證明的規定來看,企業的自證復雜性比過去更高,但同時又避免不了弄虛造假的可能性,因此對于這種情況,還需要有更嚴厲的管理方案。
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調整完善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和實施要求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對汽車部分內飾件ccc認證提出調整。
《公告》對于汽車內飾件認證提出兩項改革措施:
一是將汽車內飾件、汽車門鎖及門保持件等18種產品調出ccc認證目錄,不再實施ccc認證管理;
二是將汽車安全帶、汽車座椅及座椅頭枕、汽車行駛記錄儀等17種產品,由第三方認證方式,轉為由企業依據《強制性產品認證自我聲明實施規則》完成自我評價,同時不再發放強制性產品認證證書。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要確保將與消費者人身健康安全密切相關的產品,及時納入ccc目錄,把該管的管好,與此同時,對行業管理相對規范、產品安全質量風險可控、對消費者人身健康安全影響較小的產品,堅決調出ccc認證目錄,持續為市場主體松綁減負。” 秦宜智如是說。
此外,針對由第三方認證方式轉為自我聲明評價方式,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認證監管司司長劉衛軍也做出說明:“對生產企業來說,因為沒有第三方認證機構的擔保和背書,企業在樣品檢測合格的基礎上,需要自己確認并承諾具有持續生產合格產品的能力。”
既然ccc認證被視為汽車內飾產品質量的底線,為何要做出此次調整呢?而取消了ccc認證的汽車內飾產品,未來又該如何保證質量呢?不少消費者對此產生了擔憂。
業內人士表1示,目前實施的ccc認證并非是質量的標志和保證,而是一種最基礎的安全認證,相當于市場準入證明。所以,內飾件調出ccc認證管理對于質量的把控沒有太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