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漢庭院千層石假山營造方式
湖北武漢庭院千層石假山營造方式
對于中國人來說,“生根落葉”是中國人一輩子的夢想。而房子,不管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都是“生根落葉”的必備“物品”。
對于古代人來說,房子代表的是一個人的品味和審美,而最能突出主人家審美需求的,莫過于自家的園林。中國園林里,似乎總離不開山和水。這是因為山和水在自然界中是具有極大藝術魅力的景觀,而在中國的傳統(tǒng)園林藝術理論里,通常將“山水”作為園林地形的簡稱。
中國傳統(tǒng)的園林山水十分注重與自然的秀美山水景觀相結合,因此在選址造園時,對于周圍自然的山水環(huán)境特別重視。并且,園林創(chuàng)作多以山水作為主體,而其它景觀則圍繞山水來進行布局。
中國園林中的山往往是拿千層石來堆砌而成的。堆砌方法的不同,也造就了不一樣的景色。
1.假山制作選石考究。
想疊山,石質要統(tǒng)一,不能混用。若再細分,則有太湖石、昆山石、宜興石、龍?zhí)妒⑶邮⒊幧绞⒂⑹ⅫS石等等。而千層石則是疊山中最常用且最適宜做園林庭院假山的常見石材。
《園冶》之九曾這么說過“選石”的標準:石質統(tǒng)一,也出于自然。自然的山川景色,石質必然是統(tǒng)一的。而園林藝術中的第一條標準便是“變化與統(tǒng)一”。
石質統(tǒng)一,造型變化,也符合藝術規(guī)律。例如,揚州個園中的秋山,全是黃石,仿佛大自然金秋之景觀;而西首的夏山,則一律湖石,是冷色調的,涼趣可人。
千層石,石上紋理清晰,多呈凹凸、平直狀,具有一定的韻律,線條流暢,時有波折、起伏;顏色呈灰黑、灰白、灰、棕相間,其棕色稍顯突,色澤與紋理比較協(xié)調,顯得自然、光潔與園林庭院花木、水池及清漪亭作過渡,自然得體,也可見造園者之匠心獨運。
2.千層石假山疊作造型。
人們常說“風景如畫”,意思是“畫的景色可以取舍,而取舍后的效果遠勝于風景”。但如果千層石假山堆得不好,則就壞了景色了。
假山的造型,輪廊線須有變化,不能單一乏味。而在變化中又要有均衡。如揚州的片石山房之假山,高低錯落,虛實得體,有清芬雅致之感。這就是堆山者胸有丘壑。據說此假山是清代著名畫家石濤之作。
“山不在高,貴有層次。”藝術中的層次之美,在于掩映和含蓄。堆山堆出有層次感,最關鍵的是峰戀要有立體布局。增輝石業(yè)設計制作的千層石假山往往都能產生前后掩映,表現(xiàn)出“崇山峻嶺”的感覺。而后面的山被前面的遮住一部分,自然而然的讓人感覺到一股含蓄之美。
3.千層石制作假山追求效果。
在中國園林中,假山仿真山,仿的是真山“高大磅礴”的氣質,并不是要去做真山的模型。所以,堆砌千層石假山的時候必須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真山之美,一在巍峨雄健,二在險峻挺拔。
假山雖小,但其姿態(tài)氣質不亞于真山之雄偉和奇險。要做到險峻之勢,有一個辦法是下部宜小不宜大,宜空透不宜閉實。堆山之所以不好看,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山的下部太肥太悶,缺乏險峻之感。
特別是立峰、單石、更須重視險峻之美。名貴的單石、立峰,均具有險峻之美。武漢的瑞云峰、湖北(豫園)的玉玲瓏、洪山的縐云峰,從造型來說不亞于“江南三大名石”,無論其輪廊線、虛實關系,都符合山石之沈美準則,但它更美在險峻。
有人說石之優(yōu)劣,可用“皺、瘦、透、漏”四字來概括,這是非常準確的。大至巨型假山,小至水石盆景,或是單石、立峰都是這個理。
4. 千層石假山制作多用疊山手法。
古代繪畫中有“十分石分三面”之說。因為畫是平面的兩度空間,山石是立體的三度空間,所以須有原則才使畫中之石有立體感。
其實園林中的疊山也是一樣的,要從整體來看,不能只看一面。從景來說,有“步移景異”之說。因此,疊山尤須從三度空間出發(fā)。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疊山更像是西方的抽象雕塑。
武漢睿閣園林假山認為在中國園林中,園林的布局是一種藝術。而千層石疊山更是一種藝術,其意境追求應當是山,一昧的去模仿造型,只能形似神不似,最終破壞美感。
假山以其獨特的美學表達方式和觀賞特性,在中國園林的景觀規(guī)劃設計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而假山的景觀靈活多變,表現(xiàn)形式多樣,又易與周圍景觀協(xié)調統(tǒng)一。
所以在進行園林的景觀設計時,主人除了考慮假山在園林中的實用性,更要考慮到山和水在中國古典園林創(chuàng)作中的獨特美感,并努力達到自然美與人工美的結合,呈現(xiàn)出獨特的視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