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瀝青路面早期破壞的分類
一、鄭州瀝青路面早期破壞的分類
1、裂縫
橫向裂縫一般不是由行車荷載引起,主要是由于低溫收縮引起。其共同特點是,沿路線方向每隔5-10m一道,嚴重路段甚至每隔4-7m一道,且分布較為均勻。縱向裂縫通常由路基、路面基層沉降,或施工接縫質量不好或路基承載力不足而引起。路基、基層不均勻沉降引起的裂縫,通常斷斷續續,綿延很長。
2、龜裂
龜裂在路面上首先產生于行車車道輪跡,逐步擴及全幅瀝青面層。龜裂產生的原因有:一是路面結構設計不合理或厚度不足,路面強度明顯不能滿足行車要求。在行車荷載反復作用下,瀝青路面很快碎裂;二是路面強度逐漸下降,路面回彈彎沉值逐漸增大,滿足不了交通量迅速增長和汽車載重量明顯增大的需要;三是水泥穩定粒料類基層中小于0.075mm的顆粒含量超過5%,甚至7%,基層進水后在行車荷載作用下在基層頂面瀝青層底面形成唧漿,從而導致瀝青路面出現龜裂。
3、車轍
車轍是指瀝青路面表面行車輪跡的凹陷,深度在2-3cm,甚至在3cm以上,車轍一般都是瀝青混凝土的熱穩定性不好所引起,有成段的,也有小段的。經對所有產生車轍的路段調查發現,一般成段車轍出現的路段,都是由于瀝青混合料設計不夠合理,小段車轍出現的路段則是瀝青混合料生產質量控制不好。
4、波浪
是指瀝青路面表面沿行車方向出現有規律的縱向起伏,其產生原因一般與車轍產生的原因相同,產生地段往往出現在車輛經常啟動和制動的區域或上下坡過渡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