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仁外氣象站RS-QXZN
可接入我司485變送器:風速、風向、土壤溫度水分、土壤 ecph、空氣溫濕度、噪聲、空氣質量、大氣壓力、光照、雨雪、紫外線、總輻射、co、o3、no2、so2、h2s、o2、co2、氮磷鉀、蒸發量、負氧離子、nh3、tvoc 等變送器,支持多種測量要素自由搭配。
氣象站設備管理與數據管理工作并不只是針對氣象局人員,對于農業、旅游業等行業從業人員,也應當對氣象站管理工作有所了解,下面就從氣象站運行維護和氣象站數據管理工作兩個方面來為
大家分析一下氣象站設備管理規范問題。
一、氣象站運行維護問題及解決(硬件端)
由于天氣的不確定性,農業生產、水文氣象等行業很容易受到突發性惡劣天氣的影響。日常氣象站設備維護是應對惡劣環境、保障運行的重要基礎,為了能夠保障氣象站穩定運行,建大仁科對氣象站
設備的選擇和運維問題提出了如下要求:
1、設備常規性檢查:如風速風向傳感器的轉動情況;雨量筒是否出現堵漏現象,是否擺放在正確的位置;土壤監測設備是否符合測量標準等;這些細節問題都影響著設備的正常使用。
尤其是機械式風速風向傳感器,隨著時間的增加,轉動部件存在摩擦老化等原因,容易造成零部件的損壞,影響測量的準確性。我們為了省去檢查設備的時間可以選擇超聲波風速風向傳感器,利用超
聲波在空氣中傳播速度受空氣流動(風) 的影響來測量風速。
(建大仁科超聲波風速風向傳感器)
2、保護設備連接線:對于暴露在外的輸送線,由于常年暴露在外,要經常檢查,及時清除線纜周圍的雜物,線路的不良接觸也是導致信息傳輸不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建大仁科氣象站桿體:建大仁科經過精密計算,摒棄傳統供電方式,立桿上設有微連孔,防水對插線均走桿體內。微連孔若不使用則與桿為一個整體,外觀美觀,防護性能好;使用時,線槽用小錘輕輕
敲掉,即能完成走線。
二、氣象站數據管理工作(軟件端)
人工環境下的數據管理工作
氣象站的數據主要包括氣候資料和天氣資料,氣候資料是氣象監測儀器觀測到的各種氣候原始資料,天氣資料是對天氣現象進行分析、預測的原始資料。
這些資料經傳感器采集端采集、上傳到氣象站后,由管理人員整理、分析,對當前環境進行實時分析。不過,在現行的數據管理辦法中,大多數人工觀測站,都需要根據人工對數據進行整理、錄入、
調整,無法保證數據及時錄入,或對錄入數據沒有按照要求進行核驗后導致數據的錯誤。
建大仁科環境監測云平臺
建大仁科以gprs通訊技術為基礎,通過通訊服務器收集傳感器上傳的數據后,以gprs/4g實現數據自動上傳。
我們先將相應插入卡槽,再把gprs天線放在防水箱外,保證通訊信號不被屏蔽。當氣象站工作后,通過gprs信號定時(1s~10000s/次可設)向氣象環境環境監控云平臺發送實時數據。
環境監控云平臺具有接收實時數據,顯示實時數據和存儲歷史數據的功能。通常情況,景區內的室外氣象站大多會安裝在離監控中心較遠的地方,這時我們可以通過網頁端、手機app或微信公眾號登
錄云平臺查看或設置室外氣象站的所有參數。
我國的農業等行業氣象監測離不開自動氣象站的支持,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自動氣象站還要不斷提升業務水平,擴展業務范圍, 從而更好地為人民生活、經濟發展服務。